中泰证券人工客服电话
2023-12-07 03:17:10
中泰证券人工客服电话:0459-666-1110人工客服电话:0419-296-8888工作时间是:上午9:00-晚上21:00。处理还款,协商还款,逾期还款,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
张(zhang)伯驹:典屋鬻产护国宝(bao),永存吾土传有绪,游春(chun)图,文物,溥儒
 |
张(zhang)伯驹(中)、潘素与宋振庭合影 |
 |
|
文/羊城(cheng)晚报记(ji)者 孙旭(xu)歌 图/受(shou)访者提(ti)供
日前,由两位短视频博主策划拍摄的短剧《逃(tao)出大英博物馆》在网络(luo)上引起广泛关(guan)注与讨论。两位年轻的主创以拟人化的文物“小玉壶”回(hui)归祖国传达流落异乡文物心声的故事,勾(gou)起了网友们(men)对国宝(bao)文物流落他国、归途漫漫的愤懑与惋惜。
八(ba)十(shi)余年前,也有一位青年怀着(zhe)这样的纯挚热忱,散尽家财(cai),不顾自身安危地收购保(bao)藏文物国宝(bao),避免了包括(kuo)陆(lu)机《平复帖(tie)》、展子虔《游春(chun)图》与李白(bai)《上阳台帖(tie)》在内的百余件书画珍品(pin)流落国外。1949年后,他又将毕生所藏悉数献于国家,使之成(cheng)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。他就是我国著名书画家、诗词学家与收藏鉴(jian)赏家,曾被启功先生赞为“天(tian)下民间收藏第一人”的张(zhang)伯驹。
近(jin)日,由荣宏君编著的《翰墨传奇:张(zhang)伯驹与故宫国宝(bao)》与《张(zhang)伯驹年谱长编》相继出版,系统翔(xiang)实地将这位文化奇人的生命轨(gui)迹与精神风(feng)骨(gu)铺展在世人面前——
缘起御笔,三度求购《平复帖(tie)》
1898年,张(zhang)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(cheng)一个钟(zhong)鸣鼎食之家,从小接受(shou)私塾与新式教育,文思(si)敏捷,诗词歌赋书法戏剧无不精专。他家境(jing)殷实,其嗣父张(zhang)镇芳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盐业银行负责人。不凡的家庭背景(jing)令张(zhang)伯驹积淀(dian)了深厚的文化修养,也为他未来收购保(bao)藏文物提(ti)供了丰富的财(cai)富条件。
从北京琉璃厂(chang)一家书画店购得的康熙御笔“从碧山房”,是三十(shi)岁的张(zhang)伯驹进入收藏界后所收藏的第一幅书法作品(pin),他由此开启了辉煌灿烂(lan)、颇具(ju)传奇色彩的收藏人生。1936年,清朝最后一位恭亲王溥伟猝死。溥伟的二弟,民国时期京派绘画代表人物溥儒为给兄长操办丧事,不得已(yi)将家藏唐(tang)朝韩干的名画《照夜白(bai)图》卖给了上海的古董商人叶叔重,张(zhang)伯驹虽尽力争取,但国宝(bao)几经转手后仍流入了英国商人之手,自此流落他乡复归无期。
经此一事,张(zhang)伯驹痛心不已(yi),不愿再见国宝(bao)文物流入外国。当(dang)时,溥儒的手中还收藏有西晋文学家、书法家陆(lu)机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《平复帖(tie)》,有了《照夜白(bai)图》的前车之鉴(jian),若此帖(tie)也流落海外,将是中华文化之殇。于是,张(zhang)伯驹托琉璃厂(chang)悦古斋少掌(zhang)柜韩博文向溥儒求购,溥儒却开出20万大洋的高价,意在婉拒。次年,张(zhang)伯驹又托两人共同的好(hao)友、国画大家张(zhang)大千从中沟通(tong)协商,希望(wang)以6万大洋购入《平复帖(tie)》,溥儒仍未松(song)口。
1938年,溥儒母亲去世,他不得不贱(jian)卖《平复帖(tie)》以筹办葬礼。为防这幅“百帖(tie)之祖”仓(cang)促之间所托非人,民国前教育总(zong)长、大藏书家傅增湘从中斡旋,张(zhang)伯驹最终以4万大洋买下了《平复帖(tie)》,并严词拒绝了书画掮客为日本人购买此帖(tie)的要求,成(cheng)功救得国宝(bao)“平复”无恙。
《平复帖(tie)》的入藏,让张(zhang)伯驹一跃成(cheng)为当(dang)时首屈一指(zhi)的收藏家,在动荡的时局(ju)中怀揣珍宝(bao),难免使他受(shou)到多方觊觎(yu)。1941年,张(zhang)伯驹在上海遭到绑架,绑匪开出天(tian)价赎(shu)金,张(zhang)家如不变卖书画至宝(bao),凑齐赎(shu)金几乎是天(tian)方夜谭。但即使自己命悬一线,张(zhang)伯驹仍向妻(qi)子潘素表示:“我所存的字画是不能动的。”后绑匪降低赎(shu)金,各方努力施救,潘素多方举债,才(cai)在没有变卖珍宝(bao)字画的情况(kuang)下将张(zhang)伯驹营救成(cheng)功。
多方奔走,典屋置换《游春(chun)图》
隋(sui)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《游春(chun)图》是我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,与陆(lu)机的《平复帖(tie)》一同被宋徽宗称为“内府珍藏双璧”。1946年,听闻《游春(chun)图》惊(jing)现(xian)长春(chun),身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的张(zhang)伯驹立即将这一消息上报故宫,希望(wang)故宫能够出资收购。但当(dang)时国民政府财(cai)政困难,故宫根本无力购买。
张(zhang)伯驹遂决意自己出资购买《游春(chun)图》。在四处求购《游春(chun)图》的同时,为防商人逐利将名画售予外国,张(zhang)伯驹委托文物界朋友在琉璃厂(chang)一街两巷呼吁:“《游春(chun)图》是国家民族的稀世珍宝(bao),绝不能让国宝(bao)外流,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。谁(shui)要是卖给外国人,谁(shui)就是国家民族的罪人!”
之后张(zhang)伯驹托琉璃厂(chang)墨宝(bao)斋掌(zhang)柜马宝(bao)山相助,终于得觅名画踪(zong)迹,约定(ding)了购买价格。但张(zhang)伯驹收藏字画向来只收不卖,又经历过一次绑架损失惨重,他的经济状况(kuang)早已(yi)大不如前。为了筹措资金,张(zhang)伯驹夫妇决定(ding)将他们(men)的住所,位于北京皇城(cheng)根弓弦胡(hu)同一号大宅的“从碧山房”以2.1万美元卖给辅仁大学,再加上夫人变卖的首饰,前后凑足170两黄金,才(cai)换得了千古名画《游春(chun)图》。再一次成(cheng)功阻止稀世国宝(bao)外流,张(zhang)伯驹感慨万分,他将自己在海淀(dian)郊区的新住所“承泽园”改成(cheng)“展春(chun)园”,自号“春(chun)游主人”,来纪(ji)念(nian)这段不平凡的收藏经历。
生逢乱世,在国宝(bao)文物被大量盗运外流的情况(kuang)下,张(zhang)伯驹不惜倾其所有,甚至典质借贷,广事搜集(ji),将陆(lu)机《平复帖(tie)》、展子虔《游春(chun)图》、李白(bai)《上阳台帖(tie)》、杜牧《张(zhang)好(hao)好(hao)诗》、范仲淹《道服赞》、宋徽宗《雪江(jiang)归棹图》等许多价值连城(cheng)的稀世之珍纳入收藏,妥善保(bao)存,使其免于毁损于乱世,也避免了流散海外的命运。
化私为公,毕生收藏献家国
在《从碧书画录》的序言中,34岁的张(zhang)伯驹就已(yi)写下自己的收藏愿景(jing)与贯彻终生的座右铭:“故予所收蓄,不必(bi)终予身为予有,但使永存吾土,世传有绪。”
1952年,新中国百废待兴,故宫博物院也要重新开放,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观众,但当(dang)时故宫旧(jiu)藏的宋元绘画珍品(pin)绝大多数都(dou)已(yi)被国民党带到台湾,剩下的精品(pin)寥寥可(ke)数。时任国家文物局(ju)局(ju)长郑(zheng)振铎向多年好(hao)友张(zhang)伯驹说明情况(kuang),张(zhang)伯驹夫妇经过商议(yi),决定(ding)将《游春(chun)图》这幅自故宫流散出来的珍品(pin)还归故宫,使这件珍品(pin)为中华民族所共有,不再成(cheng)为某人或(huo)某家族的私产。不仅如此,张(zhang)伯驹夫妇又于1956年5月将所收藏的包括(kuo)《平复帖(tie)》《张(zhang)好(hao)好(hao)诗》《道服赞》等珍品(pin)在内的8件文物悉数捐献给国家。文化部拟奖励人民币二十(shi)万元,张(zhang)伯驹婉言谢绝,分文不取。同年7月,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(茅盾)就张(zhang)伯驹夫妇无私捐赠8件国宝(bao)一事为二人颁发了褒奖状。
1961年,张(zhang)伯驹调任吉林省长春(chun)市工作,任职于吉林省博物馆。为支援吉林省博物馆的建设,张(zhang)伯驹不仅多次进京为博物馆购买古代书画珍品(pin),还将自己晚年爱不释(shi)手的宋画珍品(pin)杨婕(jie)妤的《百花图》卷捐给了吉林省博物馆,丰富其馆藏。
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(zheng)欣(xin)淼评价:“张(zhang)伯驹捐献的文物已(yi)成(cheng)为国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(bao),为中华民族所共享。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,高山景(jing)行,千秋永志。”
